渑池县果园乡工贸产业园区
| 招商动态 |2016-04-18
果园乡位于渑池县城南10公里处,全乡总国土面积1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万亩,辖35个行政村、271个村民小组、3.8万口人。近年来,果园乡依托郑西高铁渑池南站建设和河南大有能源耿、杨棚户区改造及压煤搬迁历史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果园工贸产业园区,该区总规划面积17.2平方公里,详细控制性规划4.77平方公里,以渑池南站为中心主要规划行政文化、现代工业、休闲观光等三大功能板块,是全县产业集聚区“一区四园”重要组成部分、省级产业梯度转移中西部重要承接地、被“十一五”规划定位为渑池副中心城市。区位优势独特。该区以郑西高铁渑池南站为中心,东接洛阳、郑州,西连三门峡、西安,处在郑西高铁、省道318“两横”、省道247、南韩公路“两纵”、城区“四横四纵”交通枢纽位置,距离县城北连霍高速10公里、郑卢高速20公里;人文优势明显。全乡辖35个行政村,3.8万人。城区周边涉及10个行政村,人口达1.2万余人;城区内义煤集团耿村、杨村煤矿棚户家属区1个,常住人口达1万人;涉及8个压煤搬迁村、新型商住区4个,全部建成后可入住3万人,随着入驻企业增多,城区框架拉大,预计5年内,城区常驻人口可达8万人;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北部为矿产开采区,煤炭储量达100亿吨,现有义煤集团耿村、杨村两个国有煤矿和6个兼并重组煤矿;农业特色鲜明。全乡国土面积124平方公里,耕地8.5万亩,是全县粮食主产区,初步形成了以粮食为主,“烟、杏、椒、畜”竞相发展的农业格局。基础设施完善。建成投资2.5亿元的火车站广场及商贸城项目;先后投资1.8亿元建成和谐路等“四横四纵”城区道路;完成了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等16个部门迁建;相继建成日供水能力6000吨的渑池第三水厂、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渑池城南污水处理厂及供、排水管网系统、果园乡中、幼儿园等各类公益设施。目前,依托赵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规划,着力推进和谐路西段延伸、站前路、赵庄路等各项建设,整体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园区形象。
近年来,果园乡围绕打造食品加工专业园区这一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以区招商、以商招商,着力构建食品工业体系,实现集群发展。目前已入驻食品加工企业12家,其中总投资2.2亿元的优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49亿元的河南元发生物功能性食品项目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2亿元的河南津津友味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00万箱面制旅游食品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河南大福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万箱旅游食品加工项目等5个项目正在建设;湖南三贤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笑笑食品有限公司两个项目正在洽谈之中,预计7家企业全部投产后可年产旅游食品650万箱,产值90000万元,利税8000万元,安置劳力1万余人。果园工贸园区将成为豫西最大的食品产业专业园区,带动豫西地区乃至周边县、市食品行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
渑池县果园乡工贸产业园区地理位置
郑西高铁渑池南站
渑池概况
渑池,位于河南省西部,是镶嵌在黄河岸边的一颗明珠。辖6镇6乡,235个行政村,总人口33.68万,辖区规划了一区四园,正在筹备谋划两个特色产业园。
渑池县城
一座悠久的历史名城
渑池,古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水虫,即耿黾,或谓蛙类之一种)而得名。黾池的所在地,说法有二:一在今陕渑交界的熊耳山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谓之黾池矣”;一在渑池县城西,南宋蔡沈《禹贡注》“渑当作黾,水虫也。城西有池,注水即生,因名黾池”。当以城西说为是。黾池之名,首见于史马迁《史记》,为雒都(今河南洛阳市)属邑。西汉时县名亦名彭池,新莽时一度更县名为陕亭,三国魏时,始将县名更为渑池,沿用至今。在明清两代,县名又称沔池。渑池是著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和古秦赵会盟之地。
渑池县城
渑池的农业
渑池是典型的农业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黄杏生产基地县、河南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河南省生猪出口基地。已形成粮食、林果、畜牧、乡镇企业四大农业产业。盛产小麦、玉米、红薯、谷子、豆类等粮食作物,还有烟叶、油料、棉花、瓜菜等经济作物。土特产品有仰韶黄杏、牛心柿饼、东庄沟晒烟、坻坞小米等。
坁坞贡米
万亩辣椒基地
暖苑小区(投资16亿元)
建设中的商贸城(投资25亿元)
产业集聚区供水站
投资成本
依托“比较”优势 打造工业强镇
